信用等级证书
点击刷新
资质等级证书
点击刷新
您的位置: 首页>政策法规

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,共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

2025-02-06

       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于12月20日至2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,主题为“诚信建设筑基中国式现代化”。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负责人、专家学者,共同探讨诚信建设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,并谋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篇章。


      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

       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,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。当前,我国城市信用建设成效显著,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健全。国家层面已出台近20个社会信用建设顶层制度文件,社会信用建设法也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。截至2024年10月,已有27个省份和18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,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。


       论坛成果与进展

       本届论坛发布了《中国城市信用发展报告(2023-2024)》和《诚信建设呼和浩特共识》等重要成果,展示了我国城市信用建设的新进展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副司长邢晓东指出,城市信用建设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内容,也是城市发展的无形资本和特殊资源,对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

       创新实践与信用应用

       近年来,各地区各部门在信用建设方面不断创新,形成了许多创新成果和首创经验。例如:

       呼和浩特市:通过整合15个“信用+”创新场景,构建了政务服务、科创金融、文旅产业、民生保障四大信用应用矩阵,打造“诚”色十足的营商环境。


       江苏省昆山市:编制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用评价体系,探索“大数据+行业特色”评价新模式,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。

       河北省:在全省设立182个信用修复窗口,简化信用修复流程,提升政务服务效率。

       江西省抚州市:通过医保信用分级分类监管,提升医保服务效能,构建更加公平、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。

      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:打造融资信用服务平台,推出政务数据贷、文旅贷等198项特色产品,通过信用服务惠企融资。


      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未来


       当前,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信用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。通过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,越来越多的“信用之城”正在崛起,释放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。


        此次论坛的召开,不仅展示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,也为未来的信用建设指明了方向,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诚信建设和城市发展。


 

全国服务热线